top of page
  • 葉泳萱

為甚麼要和普通話談戀愛?───翻轉思考命題

早前我在本欄閱讀了徐劍紅老師的中文寫作心得,引發起我對命題說話和中文寫作的一些感想。有感而發,想起了我前幾年曾擔任GAPSK考官和輔導學生備考積累的一些經驗,淺作分享,僅供參考。

    說到港澳地區的普通話水平測試,GAPSK是公認的最具權威認證價值的考試,其中口試的難度也是考生們很頭疼的一道難關。我想聊一下命題說話的部分,因為這部分占分重,如果準備充分,也是可以拿高分拉距離的。而實際上,以高小組和中 學組來舉例,很多考生一看到要準備15道題目?30道題目?一秒就棄械投降了。然而,真有需要每一道題都起個四百字草稿嗎?如果你是考生,背著十門八門功課,短期內備考,還背負著師長的高分期望,你看到這滿頁命題會作何感想?

    每次坐進考場,面對莘莘學子,挖心掏肺地「背誦」著他們對命題有多認真的準備。完全能感受到背後老師敬業,學生也很努力。我感覺就像每位都要和普通話談一場戀愛才能過關?加上當前坊間有怨氣,厭學普出氣。師生之間的拉鋸戰,更為學好這門學科大打折扣。幾年前,我去做到校備考輔導的時候,上第一課學生就給你下馬威,普通話課全程用英文發言,趾高氣揚地。我笑著反問,英文倒是挺流利的,不過你們知道,在紐約時代廣場的乞丐英文比你說得地道嗎?不信,你去聽聽他們是怎麼討飯的?我來上課並不是要誰來和普通話談戀愛?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思維鍛鍊,學科本身的理性備考思維有時可以是互通的,中文所謂:一理通,百理明。「談戀愛」最容易情海翻波,是時候跳出框框,一起理性探討如何技術性取勝吧。

    以高小組15道命題為例,我是這樣構思的。以下七道命題歸類為興趣愛好(圖一),學生乍眼看摸不著頭腦。我引導他們分析,我愛看的電視節目可以是賽龍舟、球賽等體育運動;也可以是歌唱比賽節目或過年的新春節目。一下子我愛看的電視節目、好聽的一首歌、過年、我喜歡的體育活動和記一次學校運動會這五個命題,用一份稿的詞彙量就可以串聯起來。而我愛吃的東西也可以是過年時候的賀年食品,還有我和電腦遊戲這個命題,也可以選擇虛擬實境做運動的電腦遊戲。好處是收窄思路,命題互通,讓學生自己設計思維導圖,加深第一印象。

    把詞彙量壓縮,以少勝多,重複強化練習,靈活運用在多個命題中。提出新的戰術方案,帶出新的構想,首先讓學生在心理上振振士氣。孩子大多都喜歡玩新遊戲,你提供了解困的曙光,學生有可能視你為同一戰線的戰友,也可能對你有了好感,上課提高專注力,才能有機會進一步把學習動機調動出來。以我的經驗,並非所有學生都買你的帳,但此後上我課,沒有學生再跟我講英文,也開始多了普通話發言回答問題。


圖一:善於串聯命題,靈活貫通。

   有人可能提出疑問,這會不會有點取巧?考場上,學生死記硬背的我看得多了,很多都欠缺思考和口語感,我可以肯定,他們考完試一下就可以忘得一乾二淨。我認為只有動腦思考和記住要點才是真正能訓練好口語和靈活運用語言的關鍵。要說真情實感,有些考生也很「隨和」,感覺就像課間休息在過道上碰到老朋友拉家常。張嘴就說,那次運動會他實在是太開心了,因為那天有雷暴警告,剛開始十分鐘就取消了...然後投訴老師有多嚴格,他們要出席運動會有多無聊...各位,你覺得我怎麼打分好呢?還有的考生把我當成是心理醫生訴苦,家庭條件不好,從小就不怎麼幸福;或是真的很遺憾,對朋友說了或做了這件事,說到一半已經熱淚盈眶。還好我早有經驗,馬上把紙巾送上,提醒考生其實沒關係,可以向好的方面去想。只是考生太激動了,有二十多秒沒怎麼好好說話。這些情況該怎麼打分,我還是會依據章法,不合要求的,分還是要照扣啊。因此,備考的時候要搞清楚是語言水平考試,不是心理諮詢,更不是即興發揮說單口相聲(粵語:棟篤笑)。

    另一方面,要分清楚命題說話和中文寫作的分別:前者要在指定時間內有條不紊地、合理解釋觀點或敘事清晰;可口語化談談個人感受,點到為止,結構完整。但並不適合講述一些學術性高、解釋複雜的話題或容易牽動情緒的深度情感話題。差之毫釐,謬之千里。輔導學生時也應多注意他們的選題,有些時候放在命題作文能拿高分的題材,並不適用於命題說話,二者不能混為一談,理性備考慎選題。所以,我並不主張學生每個命題都起一個草稿背起來,用詞和練習的重點都不一樣。

   再看看百搭話題(圖二),也就是零零散散的各樣話題也可以串聯。例如,這件事感動了我,會不會在上學路上發生?學生求學這麼多年,多少總有些上學路上的小事情或小狀況發生過吧,例如第一天上學?颱風天上學?上學遲到?等等是否能合理連繫上?還有爸爸/媽媽/老師我想對你說...和我真的錯怪了他/她可否結合起來?成為一個錯怪的主題呢?有否做過長大後成為...的美夢?或者作夢自己是哈利波特?白日夢或夢想也可以啊。別總想著我最想說這件事,我最喜歡說這個主題,而是在一堆都喜歡和都可以說的話題上,選擇一個容易用普通話駕馭,說得好的話題,考官並不考究是否你的「最愛」話題呀?


圖二:選擇容易用普通話駕馭的話題,考官並不考究是否你的「最愛」話題。

    釐清思路,大前提敲定後,合理分配考試內容的備考時間和份額,少而精地都複習一遍,有信心和時間充裕的同學可以以此擴展每一個命題題目再單獨練習一輪,這樣鞏固起來能取得好成績的機會也大大提高。

    而在內容構思方面,我提醒考生注意常見的扣分。比如在輕聲音調扣分: 爸爸、媽媽、哥哥、姊姊、弟弟、妹妹...。輕聲沒說好,爸爸說成八把、有考生試過把姊姊說成紫紫的,因為「姊」有人發音習慣同「紫」同音的;妹妹第一個妹字發第一聲「may美」的。運動項目: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可以選擇不一定是最喜歡的,較容易發音的,也是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有考生試過喜歡打乒乓球,可說來說去就是說不上來,現在的孩子都多功能愛好廣泛吧,那為甚麼偏要選自己說不上來的項目呢?

    還有運動細節描述也要注意。例如,籃球術語「入樽」普通話叫「灌籃」;國際著名球星C朗拿度普通話叫「C羅納爾多」(新華社官方譯名);足球守門員不叫「龍門」;「十二碼」普通話是「點球」等等。這種情形要麼簡單說,如果一定要說,請查清楚,以新華社官方翻譯為準。不要僥倖以為考官不知道。  

     就好像說「爸爸/媽媽/老師, 我想對你說」這一題目,如果輕聲發不好的考生,可以選對老師說也可呀。愛吃的東西問題最多。粵語的雞蛋仔(崽)、格仔(崽)餅、魚蛋、朱古力、餵食鬼、公仔(崽)麵、梳乎厘等都是口試陷阱,建議都查清楚了普通話版的,再做介紹。要不然張嘴就說公仔(崽)麵、勁好味,哪有不扣分的?


雖說學習從興趣出發,但我不完全同意這一觀點。興趣從哪裡來?如何培養?香港與美國不同,港生身處篩選型社會的激烈競爭模式,爭分奪秒拚證書掙學分,為了競爭有限的資源,是實際情況不得不面對的。「感性」全面備考,或期望學生「熱愛」貴學科,在當下,都難以一步到位。況且孩子的天性總是喜歡的人和事,自然就會跟著模仿,跟著學,而不是先被說服喜歡某學科,再學下去,不是嗎?從解難解困的角度,是否可以考慮下理性備考的思維?其實也是感性正向引導的「套路」吧,哈哈。以此類推,中學組的三十道命題也不見得需要如開放水域般海量準備吧。文科類的寫作備考呢,是否也可試著以不變應萬變?



11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